找到相关内容148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在台湾——台湾佛教历史评述

    外在的上帝、崇奉基督救赎的基督教,带有主体自由、自我觉悟的特点;又使它区别于重视现实伦常和俗世生活的中国宗教,带有强烈的出世性格。台湾佛教在变革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自利与利他的两难、属灵与属世的摩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458935.html
  • 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组织文化之解析

    单从它拥有两百多万 会员及数个海内外分会来看,那么,“成为慈济人”和“做 慈济事”已经蔚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流行风尚。这种特殊的现 象似乎与基督新教在教义伦理上采取... 朱琼四 1990 <从台湾社会变迁来探讨宗教与社会的互动─台湾 基督长老教会之回顾与前瞻> , 《南海神学》, ...

    何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4659238.html
  •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

    五四运动以来,基督教里面有进步分子,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是同情中国革命的。”[2]这就是说,一些政治进步的基督教徒的宗教信仰,并不影响他们同情和支持中国的革命,他们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5159243.html
  • 关于顺治皇帝出家问题

    ,顺治对汤若望传播的基督教义,就不信服,所以「朕向亦有意与他辩析一番」:他,当然是提汤若望而言。由于在思想理论上,基督教的一套教义,不能令顺治信服,虽然顺治与汤若望接近的时间很久,受其影响很大,但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1659464.html
  • 中国宗教改革刍议

    代人的努力,“基督之爱”的滋味像蜜一样浸润开来,但许多中国人仍然怀疑高鼻子白皮肤的上帝会不会平等地对待矮鼻子黄皮肤的“罪人”。新旧神系的并存,在中国已是...

    王志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3659484.html
  • 印度心感动

    Francis):1510年葡萄牙人所建,是印度境内最古老的基督教堂,航海家达伽玛曾埋葬于此,目前已运回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教堂内留有达伽玛遗像及墓碑,内部陈设简单朴素。教堂外观属西式建筑,正在整修。  2、...

    施铭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2859899.html
  • 从“现代禅”到“净土宗弥陀念佛会”:一个宗教团体的转型

    基督宗教对话概况〉,道(复刊)11:43-51。  2003 〈现代禅的戒律观〉,收录于《对话与创新—新宗教团体与社会变迁研讨会论文集》,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又收录于世界宗教学刊 3:27-82...

    罗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9.html
  • 台湾佛教社会运动中的环保与动保问题

    ------------------   【注释】   [1]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信仰告白〉,1979。   [2] 民国元年元月,太虚、仁山、宏模、观同等人共组「佛教协进会」,是为中国佛教有社团之始...

    释传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560083.html
  • 非营利组织与外部支持者行为探讨--大乘佛教组织在台湾地区为例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奖,佛光出版社,第一册。   2. 王顺民(1991),‘宗教福利思想与福利之服务研究-以慈济功德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为例’,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3. 王宜敏(2001...

    林佳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060261.html
  • 具足之性与原罪之灵

    否认自身“罪性”的人可还有泪?永不懈怠地以紧盯这残缺偏失的灵魂,是基督的情肠,也是世尊的本意,这种情肠和本意确定出人性的神性尺度,由此将人导向信仰。落实到佛教说,就是否认自性的自足进而接受圆满超绝的佛性...这里我们不忍心过分指责这些信徒在基督神学方面的无知,遗憾的是,对这种智性游戏的设计和操作至今仍以极大的魔力吸引着某些佛子,令其在目摇神驰中丧身失命。  注释:  (1)明·陈汝绮:《甘露园短书》卷十。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5060628.html